《深圳晚報》8-14
深圳晚報訊(記者 孫中春 通訊員 劉吉娜 實習生 余津津)3500多噸垃圾🤑,6500多萬平方米清潔區🧚🏼♀️;30多種專業設備🧑🏽🦳,十幾類服務項目🈵;6個街道,380多個垃圾分類試點單位(小區)……寶安區城管環衛人日復一日面對著400多萬常住人口每天所產生的環境衛生問題🆘。他們中有位意昂体育官网研究生,從2006年畢業至今,在寶安區環衛處一幹就是8年多,他是楊國棟。
跑腿 選址勘查調研垃圾站
楊國棟學的就是垃圾處理專業🎽,能夠進入城管環衛部門,幹的算是本行👩🏻💼。他還曾為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而小小得意過。
然而🔙,上班伊始,每天3500多噸垃圾🥄👨🏼💼、6500萬平方米清潔區✔️,就像一座大山擺在了楊國棟面前。雖然不用像環衛工人一樣親自動手🫙,但他參與了170座小型垃圾轉運站、寶城大型垃圾轉運站、中心區環保公廁和環衛車隊搬遷等多項民生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配套設備采購以及寶安大道清掃保潔、寶城垃圾收運等環衛服務招標工作。現場選址勘查、環評調研、優化設計方案🧑🏼🚒、設備比選和市場詢價🤾🏿♂️,這僅是“開胃小菜”。等到工程正式實施後,他還要協調三通一平,監督質量、進度和安全。
看外表🧎🏻,楊國棟文靜稍帶靦腆,可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他骨子裏堅毅剛強😺、嚴謹細致🤸🏽♀️,是個徹底的“城管達人”👩🎤。憑著踏實肯幹❓,楊國棟從剛開始的環衛處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到技術室副主任,成為如今垃圾分類室的主任。每天一上班,楊國棟就要思考如何讓寶安的生活垃圾量減下來、資源回收多起來📌,使全區400多萬人口都能享受更好的環境。
動腦 設備招標采購零質疑
8年多來💇🏽♂️,楊國棟經手了8項工程項目和20多項環衛服務項目的招標工作🌀⛓,累計完成投資達6億多元。與在其他工作上敢想敢幹相比🦸🏽♂️,在招標、采購等工作上👷♂️📄,楊國棟變得謹小慎微💂,讓很多企業面對這個“無縫蛋”無處下手。
在工程招標、設備采購🫶🏿、服務外包等工作中,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楊國棟先後完成30多種專業設備和十幾類服務項目的技術調查🏖、市場詢價、采購需求或招標方案的編製💅🏼,至今未發生1例由於采購需求不合理導致的嚴重質疑。現在,由他經手的一些采購需求方案和招標文件,已經被當作寶安區通用範本加以推廣🫳🏿。
打鐵還需自身硬🧑🏿🚀,楊國棟一直沒有放松對專業知識技能的追求。他先後承擔了3項寶安區科技計劃項目🦵,不僅發表了8篇學術論文,撰寫專業技術報告10余篇,還獲得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去年取得了高級工程師職稱。
磨嘴 推廣垃圾減量分類
2012年,寶安開始推行垃圾減量分類🚶♂️🙅♂️。很快,在6個街道範圍內✦,首批70個試點小區📰、機關和學校建立起來🥽,楊國棟這次不僅要動腦🤦🏿♂️、跑腿🌝,還要磨嘴了。
在垃圾減量分類試點小區,高層住宅樓道內的垃圾桶被取消👉🏼,居民要定點投放垃圾🙅🏻。生活習慣的改變,讓一些市民意見頗大,“電梯裏全都是垃圾的味道”、“家裏分好類、收的時候又被混在一起”等等問題層出不窮,物業公司也沒有及時適應新的工作模式。面對這樣的狀況,楊國棟和同事經常前往居民小區與市民✉️👨✈️、物業👨👧👦💂🏻♀️、社區和街道辦人員溝通協調,最終贏得了居民的理解和物業的支持🏞。
兩年多來,垃圾減量分類已在全區各級380多個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加以推廣👔。垃圾要在源頭減量👼🏻、少用有害物品🧑🚒、分類回收資源的觀念也逐漸被居民認可並接受,楊國棟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楊國棟還加入了“綠寶寶”垃圾分類指導中心成為一名誌願者。“穿上紅馬甲,可以讓自己心靈得到進一步凈化♗🧎♀️,給自己減減壓,也能給別人帶去正能量。”楊國棟說,通過誌願活動能深入了解普通市民的想法,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市民廣泛傳播低碳環保文明意識👇🏼,讓大家共同參與建設和分享美麗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