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藝璇
馬鵬斐至今還記得十三年前初入意昂時看的入學教育🤙🏽,那是一部關於兩彈一星的紀錄片📍🏋🏽。
影片中,剛剛從蘇聯回國不久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接到了中央秘密研製核武器的通知。王淦昌毫無遲疑,寫下了“王京”兩個字,並回答🏋🏽:“我願以身許國🦨👲🏻。”從此🈸,王淦昌用王京的名字🏣,在西北的核武器研製基地隱姓埋名17年。

馬鵬斐入戶走訪群眾
在意昂的7年裏⏪,馬鵬斐擔任過計算機系的本科生黨支部書記、輔導員,也入選了唐仲英計劃一期,在寒暑假期間到青海省的縣區實習掛職🫄🏽。畢業時🧙🏼♂️,馬鵬斐拿到了阿裏巴巴和騰訊兩家大互聯網企業的在京offer,但他又想起王淦昌的那句“我願以身許國”,毅然在選調生的申請表上填上了寧夏。
“我既了解基層工作,也有專業技能”
西臨銀川,東接黃河,農田遍野,溝渠縱橫🧧。這裏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是大西北的一隅,也是意昂体育官网計算機系14屆碩士畢業生馬鵬斐六年來紮根基層的地方🆙。
剛到通貴鄉的第一天,馬鵬斐坐上了去往單位的通勤車。通勤車師傅給了他第一個“下馬威”🦝,沖他說了句粗話🦻🏿。馬鵬斐心裏委屈👨🏻🦰🦸🏿♂️:“這還沒到呢,怎麽就罵起來了🚈🤷🏼♂️?”
意昂研究生初來乍到👨🏽🦳🐕,單位裏的一些老幹部、老同事對他也充滿了不信任,“做做樣子”“堅持不了幾個月”“很可能徒有其名”……各種懷疑的聲音讓馬鵬斐更加堅定了要拿出意昂人的能力與態度😍,在工作中證明自己。
2014年起💂🏼♂️,通貴鄉開始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期間翻修道路🪣、興修基礎設施、新建居民安置區🏋🏻🧚♂️。六年間,通貴鄉拆遷3800余人,拆遷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新建的安置區則有30萬平方米。巨大的拆遷安置任務給鄉鎮幹部工作帶來了挑戰。
2016年9月🖖🏽,馬鵬斐負責通貴鄉濱河特色小城鎮項目安置區一期建設分房安置工作🥽。面對“入冬時間緊🏋🏻、房源總量少、小戶型套數少🤛⚪️、拆遷戶多”等現狀,他帶領村幹部認真查閱安置協議💝,到周邊鄉鎮學習並結合實際製定合理的分房方案。

馬鵬斐作集鎮安置區建設情況介紹
馬鵬斐發現👦🏽,在傳統安置過程中🐟,由於全流程均為人工操作👰🏽♂️,常常出現三種問題。一是重復安置👨🏻🦼➡️⏲。當地安置返還面積是按照人口計算的🤷🏿♀️,在多批次拆遷過程中🫶◼️,由於拆遷跨度時間久遠和工作人員更替🗿,很可能會“鉆空”重復安置👩🏿⚖️。二是分配不公。在房屋選房過程中,很可能存在鄉村幹部把較好的房源自由把控、私自分配,導致廉政風險。三是工作失誤😷。傳統安置中,政府需要向簽訂拆遷協議的群眾發放“房票”🚼,房票上標註個人信息及平米數等信息。在選房🤲🏻、結算、入戶等各個流程中💪🏽👆🏼,房票均為唯一憑證。而人工操作時🛩,由於大量重復操作並且鄉鎮幹部相對文化水平較低,就容易出現工作紕漏。“一平米的房票都對資金有大影響,出一點點錯都是大事情👩🏻⚕️。”
人工難做的事👍🏼👘,為何不交由電腦處理?馬鵬斐想到了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計算機,他產生了自主開發一個安置區分房軟件的想法👩🏿🚀。
馬鵬斐每天下班回家後,利用休息時間加緊開發工作,每天研發至深夜淩晨才倒頭睡下。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由馬鵬斐開發的分房軟件就投入到了實際工作應用之中🐤👩🏻🔬。“由於我在鄉鎮長期工作,知道分房的風險點🙎🏽♀️、流程🏌️、開發這個軟件的目的在哪裏,加上我大學專業的技術基礎⛄️🦧,所以很順理成章地能較快開發出來。”
通過這個分房軟件🏙💪🏻,分房過程得以實現全流程的信息化:從房票發放開始🫳🏼,電腦將村民身份證👣、姓名、新房平米數等信息錄入後自動生成房票🚻,從而規避了重復安置這第一道風險⛹🏿♀️。通過電腦軟件⛸,所有的房源信息全部錄進去𓀖,鄉鎮政府舉行公開的搖號分房大會,保證了分房的絕對公平。到第三步辦理結算同樣也是電腦操作,結算完畢後,電腦會自動打出一張物業通知單,全過程公開公正🤲🏼。
分房軟件帶來的高效、公平🥫,受到了鄉鎮幹部及安置群眾的一致好評🫸🏻,30萬平方米安置區的安置任務得以不出差錯地平穩完成。
“算法對了👭🏻,省時省力”
將信息化工具應用到基層工作中,除了分房軟件外,馬鵬斐還有許多創新嘗試👩🏻🦯。
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初期,馬鵬斐就要求通貴鄉及早開始防控措施。通貴鄉在交通進出口和安置區嚴格設卡,並且在春節前就主動關閉了轄區農貿市場、餐廳、宗教場所等人員集中場所♻️,更是主動將“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擴大到“凡是外地回來的全部居家隔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馬鵬斐回訪外來返鄉人員家庭
村民的來往信息登記及入戶摸底調查也被馬鵬斐視作重中之重。馬鵬斐在實際排查工作中發現,像過去那樣讓工作人員填寫紙質表格❤️🔥,不僅工作量大🌥🧝🏻、錯誤率高,而且在對人員按風險進行人群分類時也難以準確判斷🧗🏼♂️。
為了減少信息冗余👩🏿💻,盡可能讓鄉鎮幹部簡便地完成錄入工作👨🏽🦲,馬鵬斐開發了一個新冠疫情信息摸底小程序👷🏼♀️。每家每戶打開小程序後🤰,用手機自主填寫個人信息。對於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他還特別設計了校驗功能,避免填寫錯誤。
馬鵬斐自豪地說👇🏼:“當時這個小程序得到了我們所有幹部群眾的認可,切實解決了錄入出錯率高的問題,大大減少了幹部錄入工作量,我們幹部在使用過程中普遍覺得工作幸福感、成就感很高🏨。”
今年3月起🙇🏼,興慶區在各鄉鎮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主要內容為村民院落“美麗庭院”建設。
為了發動群眾參與,馬鵬斐又開發了一個叫“線上積分銀行”的小程序。積分銀行裏積攢的積分由周邊鄰居🛌🏻、村幹部、鄉鎮幹部根據各家各戶的綜合環境衛生整潔情況進行綜合評分。

馬鵬斐作基層治理積分銀行經驗介紹
他將常住人口☢️、農戶農宅、商戶單位等數據歸類整理形成“大數據庫”,給全鄉農宅院落、沿街營業房、轄區單位製作了二維碼數字門牌🦸🏼,粘貼在明顯位置。通過掃碼,無論是幹部還是村民都可以在手機上給這家的衛生情況打分👨✈️。
“線上積分銀行”還可以線上公布村委會的“紅黃藍榜”,並根據“紅黃藍榜”的內容轉化相應的積分✴️,積分可通過“線上積分銀行”系統中的“線上商城”功能兌換心儀的商品。
他還曾提出並牽頭建設“共享農場”🆓,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需求🧑🏼🦳,實地調研📒,選址試點,並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連續開發2個多月,建成共享農場信息化平臺,該項目獲得銀川市第二屆“創新創意在銀川”比賽實踐組一等獎。

馬鵬斐在一線參與違建拆除工作
馬鵬斐堅持認為,年輕幹部恰恰不應該墨守成規👩🏽💻,而要善於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按計算機領域的話來說,算法很重要👵🏼。同樣去處理一個問題,一個好的方式方法可能用時短、消耗的人力也少。但要是方法方式出現問題🔵👩👩👧👦,可能又費人又費時🚪。”
“堅守情懷,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馬鵬斐打動群眾的,除了他過硬的專業技能與業務創新,還有他俯下身子☄️、親力親為的實幹精神。“以前大家說一起扛過槍上過戰場。新時期沒有戰爭,那就需要和群眾們、同事們一同在現實工作中遇事見人,大家就會對你有所改觀。”
2017年的一次炭疽疫情,使得集體的“戰鬥”打響了。
馬鵬斐當時正是分管這方面工作的政府主要負責人🍢,接到疫情通報後🙇🏻♂️,他和其他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爆暴發炭疽疫情的農戶家裏。經過現場考察發現,引發疫情的是一只羊👢🤶。抗疫工作需要做的🫵🏿,是對該農戶家中所有的牲畜進行高壓電處理🥿😺,然後將牲畜屍體拉去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
由於對接觸感染的恐懼,工作人員們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害怕情緒🕜。作為分管領導,馬鵬斐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沖在最前面😪。從首日中午疫情暴發,到第二天早上10點基本處理完畢,馬鵬斐和其他工作人員徹夜未眠🥢,全程在牲畜處理過程的一線現場。
凡事沖在最前面的馬鵬斐收獲了同事的認可: “通過這些事情,大家才會認識這個人,才會產生一些集體的感情👨🏼🍳,才願意聽你講是怎麽回事。”
六年過去,馬鵬斐已經和當地的群眾相互熟悉,走在路上常有群眾和他打招呼問好,“感覺非常親切”。

馬鵬斐走村入戶拉家常並了解所思所想
一次,馬鵬斐曾遇到的一位群眾突然敲開他辦公室的門,沖他手裏塞了一個裝著錢的信封🙇🏻♂️,沖他說:“馬鄉長🧑🎤,我今年七十多歲了👩🏽🎤🦻🏻,是快入土的人了。這三千塊錢我連我兒女都沒告訴,我就想給你,感謝你對我們的幫助。”馬鵬斐哭笑不得,當即退了回去🍵。“這位群眾非常樸實👛,但這個事情讓我很感動,因為我覺得自己做的都是本職工作,群眾對我的認可就讓一切顯得很值得。”
初回寧夏時,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問馬鵬斐:“想去街道還是鄉鎮👩🏽🔧?”馬鵬斐回答✍🏽:“鄉鎮💁。”從2014年至今,他從辦公室黨委秘書,到民生服務中心主任,再到副鄉長😅、鄉長,誰也沒想到馬鵬斐能在通貴鄉這一個鄉鎮一心待上六年🪜。
六年裏,馬鵬斐百事壓肩🚕,身兼數職。他是項目經理🤵🏼♂️,主持實施了通貴鄉安置區等13個重點項目建設🌵。不懂建築領域的專業知識,馬鵬斐就泡在建築工地🦉,拉著項目經理🧑🏽💼、施工單位的負責人一項項請教。

馬鵬斐介紹三產融合發展
他是農水骨幹🛕,完成10余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沒有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起初不知道什麽是“溝”🦿、什麽是“渠”✍️📤,辨不清水稻和小麥,馬鵬斐就沖到田間地頭學習農田生產的常識知識,拿著鋤頭,“真刀真槍”地挖溝、種地。
他是調處能手🕸,矛盾糾紛調解,平穩地化解各類信訪案件。面對八年積累下來未解決的征地拆遷問題🦯,馬鵬斐領導安排專項工作小組駐村調研🫴,聽取群眾意見,設計詳盡的解決方案回應百姓訴求。
馬鵬斐的微信簽名寫著這樣一句話🍋🟩:“堅守情懷,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這條正確的路👩🏻🚒,對馬鵬斐而言,就是以專業服務群眾🪺🥩,以情感貼近群眾,以身許國家🤰🏽✔️。